7月6日,筆者聆聽了“元素化管理”創始人、浙江亭下水庫管理局副局長戴孟烈作的“元素化管理”專題講座,感覺元素化管理這種新技術,可以應用在許多方面,對黃河治理開發保護與管理相關工作具有指導和實用價值,在此談幾點學習心得。
精細化的管理模式。元素化管理既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又是一種實用的管理技術,它把一個單位或一處工程的管理職責及其管理對象層層分解、細化為元素,每個元素落實到責任人。它承傳了精細化管理的精髓,又根據信息化和網絡化管理的需要進行了大膽創新,是一種接地氣、反映當前時代特征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元素化管理可以應用于黃河水利工程管理、安全生產標準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單位目標管理等方面。
安全生產元素化管理系統是把元素化管理理念運用于安全生產領域的系統平臺。其應用原理是運用移動網絡、物聯網、云計算技術、視頻監控及科學合理的管理流程,通過工程普查、檢查、分析,把每個元素安全狀況、隱患處理過程實時反映在系統上,使各級管理人員隨時掌握工程安全動態,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工程安全運行。該系統有以下3個特點。
移交責任的平臺。安全生產元素化管理系統通過“五個構建”,解決了水管單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五大難題”,即: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解決了責任落實不徹底難題;構建了排查隱患、消除隱患的工作機制,解決了隱患排查與處理不徹底難題;構建了全面細致的標準化管理體系,解決了管理行為不規范難題;構建了以信息化集成平臺為基礎的安全管理長效機制,解決了日常管理無抓手難題;構建了管理人員合理免責的保障體系,解決了問責風險擴大化難題。安全生產元素化管理系統還為職工提供了3個平臺,即:履行職責平臺、移交責任平臺和提升素質平臺。
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的平臺。這套系統的標準化管理(評審)模塊,是將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標準(試行)》的具體內容細化為434個元素(施工企業423個,項目法人298個),納入元素化管理;建立了標準化創建實時計分系統,為創建單位績效考核和持續改進提供了管理平臺,為評審機構、專家遠程評審和現場評審提供了信息化工具。這將為黃委即將著力推進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找到切入點,搭建創建的平臺。
有望打破安全生產監管怪圈。安全生產元素化管理系統2006年年初開始研發,年底投入運行;2012年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13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14年列入水利部先進適用技術重點推廣項目,并通過國家安監總局重大事故防治關鍵技術科技項目驗收,其驗收意見為“該項目創新性地提出了安全生產元素化管理概念、內涵和建設模式,構建了新的安全生產現代化管理體系和信息化管理平臺”。該系統立足于打破“發生事故—成立調查組—開展大檢查—追究責任—回歸常態”的安全生產監管怪圈;全國30余家單位通過運用該系統,達到了“摸清家底、規范管理、掌握動態、排除隱患”的目標,實現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痕跡化安全管理。
筆者建議黃委有關部門應不失時機地引進消化并在相關方面推廣“元素化管理”。(作者:冷元寶)
(作者系黃河水利委員會科技推廣中心主任、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
此文轉自:黃河網